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,圆和医疗首席医疗官、著名肝病和感染性疾病专家缪晓辉在接受采访时指出,我们常说的“肝炎”包括了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、药物性肝炎、酒精性肝炎、自身免疫性肝病和脂肪性肝炎等。随着防控措施升级与生活方式改变,病毒性肝炎占比下降,但药物性肝炎、脂肪性肝炎等非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持续走高,而公众对肝炎防治的认知误区仍普遍存在。
不要忽视肝炎危害
“50岁,正是能为家庭和社会做贡献的年纪,却因为对肝炎的忽视,永远离开了。”谈及一个印象深刻的病例,缪晓辉至今仍难掩惋惜。这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,是他曾经的同事,明知患病却从未规范治疗,竟还整天喝酒。直到查出肝癌,手术也无力回天。
慢性乙型肝炎、丙型肝炎和酒精性肝炎是肝癌的三大“高危源头”,它们共同遵循“肝炎-肝硬化-肝癌”三部曲。慢性乙肝患者若不控制病毒复制,肝脏炎症会持续进展,肝细胞反复受损修复,最终可能发生癌变;而酒精性肝炎患者持续饮酒,相当于给肝脏“火上浇油”,两种肝病叠加,肝癌风险比单一肝病数倍增加。
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只要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,抑制病毒复制,就能阻断肝硬化和肝癌的进展。现实中,不少患者存在认知误区:有的认为“转氨酶正常就代表病好了”,擅自停药;有的担心药物副作用,拒绝治疗;还有的像这位患者一样,明知患病却抱侥幸心理,继续饮酒等加害的行为。
保健品成“隐形杀手”策略联盟
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下降,但药物性肝炎的绝对发生率和占比正逐年攀升。这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叠加:随着人口老龄化与健康意识提升,用药需求显著上升;另一方面,医保覆盖范围扩大让更多人“吃得起药”,但药物种类的增多也让肝脏“解毒压力”陡增。缪晓辉强调:“保健品滥用正在让药物性肝炎的形势更加严峻。很多人觉得‘保健品没副作用’,殊不知不少保健品含有的不明成分,恰恰是肝损伤的‘隐形杀手’。”
在中老年人群中,药物性肝炎更为常见。这部分人群往往合并多种慢性病,需要长期服用降压、降糖、降脂等药物,再加上自行购买的保健品,肝脏每天要“处理”十几种甚至几十种化学物质。“药物进入人体后,最终大多要经过肝脏代谢。肝脏长期被药物‘轰炸’,难免会出问题。” 缪晓辉解释,药物性肝损害多数是免疫反应导致的——药物与体内蛋白质结合形成“大分子”抗原,诱发免疫系统“攻击”肝细胞,少数则是药物直接损伤肝细胞或胆管细胞。
药物性肝炎青睐哪些人群?一是与机体药物代谢体系“与众不同”的人,容易发生肝损害;二是原有基础肝病的人,发生肝损害的概率更高,也更严重。
保肝药不是“万能护盾”
只要转氨酶高了,有的医生总会给你处方两种甚至更多种类保肝药;走进药店,保肝药的货架也是堆得满满的,但真正需要的人未必会用,不需要的人却在盲目囤货。
“我国保肝药种类可能是全球最多的,滥用现象也最突出。”缪晓辉直言策略联盟,不可否认,保肝药虽然是非处方药,但也是正规上市的药品,它们本质上是“治标不治本”的辅助治疗手段,肝损害严重时合理使用能帮助肝脏恢复,但绝非多多益善。
他提醒,预防药物性肝炎的核心在于“科学用药”:就医时主动告知医生病史与用药史,避免重复用药;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,对标注“肝病患者慎用”的药物提高警惕;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肝功能,及时发现异常。临床医生也应该强化继续教育,处方保肝药的时候“手下留情”。
治疗肝炎没有偏方
经常有患者咨询缪晓辉,网上有不少关于肝炎食疗偏方的说法,比如吃某种食物能快速降低转氨酶,靠谱吗?
“绝对不靠谱。”缪晓辉说,医生治病,一定得从“因”着手。比如,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,它们的“因”明确的是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,现在都有相应的抗病毒药物,而且已经取得巨大成果,何来偏方?何需偏方?保肝治疗,只是治疗各种肝炎的辅助疗法,如果不祛除病因,那么肝是保不住的。比如,一天喝两顿酒,肝脏用啥去保呢?自身免疫性肝病,是自身免疫紊乱所致,那要特殊治疗的,更没有偏方可言。大腹便便、患各种慢性疾病的肥胖人士,不从根本上处置,所谓偏方可能是雪上加霜。我们提倡健康饮食,均衡饮食,但进食古怪的食物导致“食物性肝损害”倒是有可能的。
肝功能正常≠可停药
肝炎防治的关键在于“科学”二字。公众对肝炎治疗的诸多误区,往往比疾病本身更危险。其中,“自行停药”是最常见也最致命的错误之一。
“很多患者看到肝功能指标正常,就觉得病好了,偷偷把药停了,这是在拿生命开玩笑。” 缪晓辉强调,不同肝病的停药标准截然不同。以慢性乙型肝炎为例,转氨酶正常只是基本治疗目标,并不意味着病毒被清除,抗病毒治疗往往需要长期甚至终身进行。一定要牢记,仅就慢乙肝而言,肝功能恢复正常,并不是停药指征。临床上,只有达到“临床治愈”或“功能性治愈”标准的患者,才能在医生评估后谨慎停药,且需密切监测停药后病情变化。
相比之下,酒精性肝病患者戒酒、药物性肝炎患者停用肝损害药物后,若肝功能恢复正常,可在医生指导下停用保肝药;而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治疗很复杂,需长期用药,千万不能擅自停药。
运动和饮食是基石
对于日益高发的代谢性脂肪肝,防治的核心在于生活方式调整。缪晓辉说,代谢性脂肪肝是代谢紊乱后的 “肝脏表现”,治疗需打“组合拳”:既要控制饮食总量、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,又要坚持规律运动。“我要求代谢性脂肪肝的病友们,尤其是超重或肥胖,而没有中高强度运动的禁忌症者,光是做到每周不少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还不够,每天分次快走不要少于8000步,或许还要更多。”缪晓辉说。同时,要积极治疗糖尿病、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。
“主观上不努力,那就无济于事。要记住一句话:任何代谢性疾病,使用任何疗法,都必须以控制饮食和合适的运动为基石。” 他特别强调两个“YI”——“意识和毅力”:运动和饮食控制没有捷径,必须长期坚持。
如何阻断肝炎向肝癌的致命进展?核心在于精准打击病因。我国慢性乙肝患者基数庞大,要实现肝癌发生率的显著下降,必须坚持长期规范的抗病毒治疗,降低慢性肝炎向肝硬化的转化风险,进而让肝癌发生率“断崖式”下降。同样道理,对于酒精性肝炎患者策略联盟,戒酒则是阻断癌变的重要措施。“我们不可能要求某一个疾病立即消失,但是完全有可能降低它的发生率。”缪晓辉说。
大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